位置

当前位置 > 新闻资讯 > 新闻详情

地球“高烧”不退,有限空间事故频频发生,近期已连发三起致9人死亡

时间:2022-07-15 14:52
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1412次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了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影响大。截至7月12日,高温事件已持续30天,覆盖国土面积达502.1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全国共有71个国家气象站的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其中河北灵寿(44.2℃)、藁城(44.1℃)、正定(44.0℃)和云南盐津(44.0℃)日最高气温达44℃以上。

如此高温度、高频度的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烦恼,尤其对有限空间作业十分不利。近期陕西、山东、广东就接连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有限空间作业再次拉响安全警报!

01
陕西省汉中锌业特种材料有限公司“7.2”有限空间作业事故
7月2日16时15分左右,汉中锌业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对制液车间1#解析罐内损坏的导流柱进行外包清理作业时发生一起有限空间作业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02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山东省万兴食品有限公司“6.23”有限空间作业事故
6月23日,济南市莱芜区山东省万兴食品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发生一起中毒事故,造成2人死亡。经初步了解,事故企业未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操作规程,未履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此次有限空间作业未履行“先通风、再检测、后进入”基本要求,发生事故的污水操作工在无三脚架、安全绳、空气呼吸器等安全保护措施情况下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业,另外一名事故人员在无安全保护措施情况下盲目进入施救。
03
广东省阳江市“6.23”气体中毒较大事故
6月23日,位于阳江市阳东区那龙镇那关村委会曲龙自然村的洪尚胜养猪场,发生疑似沼气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会接触到有限空间,有限空间狭小、通风不畅不利于气体扩散,看着似乎“相貌平平”,但却是隐形杀手!
有限空间的危害,较为常见的有气体中毒、窒息,还有淹溺、坠落、触电等危害!发生事故救援难度大!盲目施救往往导致伤亡扩大!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01
主要特点
一、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易燃气体的积聚和缺氧等;此特点是造成有限空间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毒有害气体中又以硫化氢为常见;所以在进入有限空间前首先必须保证该空间内有足够的无害的空气。
二、对于某些有限空间,内部构造的复杂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
三、内部固有风险产生危害时,人员不便于逃离或救援的,是其主要危害机理。
四、机械运转部件之间的空间不属于有限空间。
02
事故特点
一、作业人员对有限空间概念的陌生,以致于根本无法认清相应空间存在的危害性,这是有限空间事故高发生率的根本原因。
二、监护、救援人员相关知识的匮乏是导致相应事故的高死亡人数的主要原因,经常发生一人在有限空间内作业发生意外,多名救援人员的进行营救时的死亡事故。
三、适用救援设备的缺失也是导致相应作业人员高死亡率的原因。
03
分类
一、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二、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三、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封闭式粮仓、料仓等。
四、冶金企业非标设备:高炉、转炉、电炉、矿热炉、电渣炉、中频炉、混铁炉、煤气柜、重力除尘器、电除尘器、排水器、煤气水封等。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步升高,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明显加大。近年来,各地因有限空间作业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时有发生。小编整理了近年来各地发生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各单位和社会公众要深刻吸取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教训,坚决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1
湖北随州正大有限公司“4·23”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
2020年4月23日15时许,湖北省随州市高新区正大有限公司羽毛粉车间在清理污水沟时发生一起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发生原因是:进入污水沟作业的两人和参与施救的一人,吸入污水沟内硫化氢、氰化氢等高浓度混合型有毒有害气体,导致急性中毒死亡。
2
福建三明立丰再生纸厂“3·28”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
2021年3月28日17时许,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立丰再生纸厂在进行白水收集沉淀池清洗作业时发生一起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4人死亡。发生原因是:立丰纸厂第三生产线承包人违反环保部门停产要求,擅自安排人员进行清理作业,1名员工在清理作业时未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要求,进入沉淀池作业中毒,3名施救人员未穿戴好防护用品进行施救,造成事故扩大。
3
四川宜宾福荣笋类食品厂“5·24”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
2021年5月24日16时许,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福荣笋类食品厂发生一起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7人死亡、1人受伤。发生原因是:福荣笋类食品厂废水处理间好氧池曝气风机发生故障,企业未停止使用污水处理相应的设施。曝气风机重新启动,高浓度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逸出扩散,作业及先期施救员在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废水处理间,吸入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中毒死亡。
4
浙江迈基科新材料有限公司“7·3”中毒窒息较大事故
2021年7月3日,浙江海宁市马桥街道浙江迈基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停产期间进行废水收集池清理作业时发生一起中毒事故。该公司1名员工下池底进行清淤时吸入有害气体晕倒,另4名工友施救时相继中毒。3人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死亡,2人送医救治。
5
云南楚雄州元谋县“1·29”农村沼气中毒事件
2022年1月29日13时许,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黄瓜园镇上棋柳村发生一起沼气中毒事件,造成6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案例教训惨痛,催人警醒。当前即将入夏,高温、降雨天气增多,下水管道、检查井、窖井、化粪池、泵房集水池、污水处理构筑物等容易积存污水、污物,密闭空间作业风险加大,易造成窒息(缺氧)、中毒、爆燃(爆炸)等事故。各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措施,压紧压实安全责任,时刻保持警醒,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有限空间暴露出的五大问题!
一是未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
污水池、化粪池、沼气池、腌渍池、纸浆池、市政管道、地下室等各类有限空间,在清淤清污和检维修作业过程中极易造成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和缺氧窒息事故。事故单位没有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未落实危险作业审批制度,未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作业程序,在检测、防护、监护等安全条件未确认情况下实施作业,导致事故发生。
二是现场应急救援处置不当。
由于事故单位和现场人员缺乏基本的应急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缺失个体防护器材和应急装备,在没有弄清致害因素,也没有采取可靠防护措施情况下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三是对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
事故单位相关管理制度和作业规程不健全、不落实,防护器材和应急装备配备不全,没有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措施缺乏针对性,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四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
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组织过有限空间知识培训或培训质量不高,从业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意识严重不足、对作业程序不清楚,监护人员缺乏监护救援知识和能力。无知者无畏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五是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部分地区对相关行业有限空间监管工作不够重视,对相关制度规定和安全知识技能宣贯培训工作不到位,监督检查和执法处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有限空间历来是威胁员工生命安全的“隐形杀手”,有限空间安全事故一再发生,也给我们重重敲响了警钟。尤其夏季是有限空间事故的高发期,由于温度高、湿度大,有毒有害气体容易挥发聚集,人员如果在防护不到位的情况下,贸然进入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极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轻则昏迷、重则危及生命。
有限空间作业的正确操作方式
01
作业前准备
1,制定作业方案,明确人员职责
有限空间作业前要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严格履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手续。
2、进行安全交底,检查设备安全
现场负责人应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方案、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作业安全要求和应急处置方案等,应履行签字确认手续。
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作业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更换。
应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3、自然通风、安全隔离
应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开启出入口,进行自然通风。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爆炸危险的,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
存在可能危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设备设施物料及能源时,应采取封闭封堵切断能源等可靠的隔离措施并上锁挂牌或设专人看管。
有限空间内承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
4、气体检测机械通风。
作业前应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对有限空间内的不同部位进气体检测,检测人员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气体浓度等信息。
当气体检测浓度不合格时,必须对有限空间内进行机械通风,通风后应对有限空间内气体再次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才能实施作业。
检测合格后,应根据危害程度,正确选择佩戴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进行作业。
02
作业与监护
在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设备符合要求后,作业现场负责人方可安排作业人员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作业过程中还应做到实时监测和连续通风,发现异常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撤离有限空间。
03
作业后清理
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员应协助作业人员安全撤离有限空间,清点人员和设备,确保有限空间内无人员和设备遗留后关闭出入口,现场清理后解除作业区域封闭措施撤离现场。
根据调查,在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中盲目施救问题非常突出,近80%的事故是由于盲目施救导致伤亡人数增多,在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致死人员中超过50%的为救援人员。因此,必须杜绝盲目施救,避免伤亡扩大。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救援方式
当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作业人员在还具有自主意识的情况下,应采取积极主动的自救措施,可使用隔绝式紧急逃生呼吸器等救援逃生设备,提高自救成功的效率,如果作业人员自救逃生失败,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非进入式救援或进入式救援方式。
01
非进入式救援
非进入式救援是指救援人员在有限空间外借助相关设备与器材安全快速的将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移出的一种救援方式。
非进入式救援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应急救援方式,但需至少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佩戴了全身式安全带,且通过安全绳索与有限空间外的挂点可靠连接。2.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所处位置与有限空间进出口之间通畅无障碍物阻挡。
02
进入式救援
当受困人员未佩戴全身式安全带,也无安全绳与有线空间外部挂点连接或因受困人员所处位置无法实施非进入式救援时就需要救援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救援。进入式救援是一种风险很大的救援方式,一旦救援人员防护不当,极易出现伤亡扩大。进入式救援要求救援人员必须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确保自身防护安全有效,救援人员应经过专门的有限空间救援培训和演练,能够熟练使用防护用品和救援设备设施,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成功施救,如果施救人员未得到足够的防护,不能保障自身安全,则不得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